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,但被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,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。这是时代的发展、人才的需求,国民整体素质所必须涉及的问题。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,教育下一代是我们的艰巨任务。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,它包含着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、学校教育,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,相互影响、相互作用、相互制约,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,但在这之中,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。

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,他说,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:1.家庭;2.学校;3.儿童所在的集体;4.儿童本人;5.书籍;6.偶人出现的因素。从排列顺序上看,家庭被列在首位,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,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高的地位。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。

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最先接受到的教育,其时间长、内容广,对于孩子成长、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。我国目前家庭教育总体是好的,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现存在诸多问题。

一、倾情关爱、放松管束。贻误孩子成长

我国是一个十分注重亲情的国度 ,家长抚爱孩子已成为千年习俗。尤其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,家长对于孩子更为关注,特别是隔辈老人更是喜欢孩子,非常“六加一”的格局可谓是对孩子关爱有加。在温情融融的家庭 ,孩子是唯一中心,全家上上下下,想孩子之所想、帮孩子之所需;忙忙碌碌为的是满足孩子的要求,对于孩子的一些不正当的要求.权当孩子小不懂事,家长以不能难为孩子之由而被通融。孩子长期生活在安逸、如意的应然环境中,一向以我为中心的感觉使孩子的是非观念变得模糊,自私自利的萌芽在不经意间滋生;进取向上、个人责任等被享受所取代,感情由于过度关爱、呵护变得麻木,意志、能力在纵容、溺爱中被侵蚀,逐渐形成了懒惰 、任性等不良习惯,由此,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下,社会适 应性十分有限。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,走进学校时,随着集体生活的约束与学习任务的不断加大,孩子显得有些力不从心,感到有压力。尤其是当孩子读到初中以后 ,家长开始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 ,这时对于原本任性、懒惰又缺少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来说,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家长较高的要求实在是难以承受,就会表现为对家长不满,甚至会以放弃学习与家长对峙。这种先松后紧式的家庭教育不仅耽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期,也贻误了孩子的成长 ,同时也让家长的内心留下了伤心的悔意 。

二、重智力开发。轻思想教育。造成家庭教育失衡

思想是孩子成长进步的精神食粮与航向标。思想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本。学习是一个长期掌握、运用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,不仅需要智力,还需要依靠思想指导方向,提供动力;还需要有积极的情感 、兴趣以维持良好的情绪状态;还需借助应有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困难,排除学习中的各种干扰。有了正确的思想(如 :进取精神 、明确的学习目的 ),学习就会有动力,就会想学、爱学;有良好的情感 ,将学习置于一种轻松、愉悦的气氛之中,学习将会成为乐趣,就能乐意学;有了坚强的意志,便能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,就会勤学。智力是学习所必须的能力,非智力因素是学习的基本保障,要想让孩子学习好,二者缺一不可。

一些家长把学习好坏看做孩子成长的唯一标志,把智力发展当成孩子成长的唯一需要,在家庭教育中,把智力培养摆在第一位,为提高的孩子智力,很早就着手智力开发,不惜投入,不考虑其他,以为智力对于孩子成长能够一好百好。由于片面强调智力教育,贻误了对孩子思想、情感 、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,有的孩子智力水平提高了,但由于思想 、情感 、毅力等因素欠缺影响了发展;有的孩子由于思想教育没跟上,导致智力水平也没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;有的孩子甚至把学习作为与家长讨价还价 、让家长妥协的手段 ,非但没能提高智力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,为日后教育埋下了隐患。

三、家教背离社会实际 。导致孩子社会适应不良

我国多数家庭对孩子自幼就无微不至地关怀,尤其是独生子女,生活得更是十分惬意;即使是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,物质满足不一定能十分到位,但真心呵爱也是不差样的。可以说大多数孩子都生活在充满浓浓爱意之家,甚至有许多孩子是在溺爱中成长起来的。家长们出于对孩子的爱心 ,把所有困难都自己扛,使孩子失去了在困难与挫折中锻炼的机会,失去了磨砺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,人们的功利思想愈加浓重,人与人关系变得世俗、功利化,情感淡漠 ,社会诚信低下,社会支持匮乏。当孩子离开家的境遇与在家里相比,感觉往往可谓是热火与冰川,相差甚远。这使得这些原本心理承受能力就很差的孩子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,他们感到不适应,他们对一些社会现实大失所望,他们在社会化的进程中遇到了预想不到的障碍。这种家庭与社会里热外凉的现状,不仅令年少的孩子难以适应,也在其心里留下了一时说不清楚的阴影。一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,背离孩子成长规律,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,造成亲子关系紧张,甚至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,影响孩子的社会适应。

四、实行双重要求,不利于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

个人努力与环境熏染是个体养成健康人格的两项基本成因。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十分重要的环境,孩子的思想形成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。我国多数孩子最初在家里接受的思想教育是听大人的话,做诚实的孩子,这也是家长与老师的共同要求。孩子相信家长与老师,并以此为努力方向,身体力行地去做,并能时常地提醒家长做诚实的人。随着 孩子参与社会 活动的增加,家长处于不让孩子在社交活动中吃亏考虑,开始像孩子灌输一些与诚实相悖的思想。特别是当孩子走向社会时,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再是做一个诚实的人,而是做一个“成熟的人”;在家里做诚实的好人,在外面需做“成熟的能人”。家长对孩子在家里与在社会的双重要求,先真后假,内真外假的家庭教育,有碍于孩子诚实性格的养成,可能导致孩子形成矛盾性格,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。这种先真后假、内真外假相互矛盾的做法与要求,对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会产生负面作用,容易把孩子培养成虚假的两面人。对于某些家庭可能为了让孩子 在社会上显得游刃有余,让孩子学会这种虚假、圆滑的处事方式。设想整个社会人人都这样,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将不断下降,人际交往的成本将大大提高,人们的社会活动会变得越来越困难。如此演化下去,不但有碍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,还会加大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难度,可谓是危害甚广。

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,对于思想正在形成的幼儿阶段、青少年阶段会产生怎样的影响,时下孩子们的思想现状已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应答。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,家庭教育的方法、水平取决于家长能力素质,家庭教育的内容与社会需求取向密切相关。呼吁全社会都关注、重视家庭教育,优化社会环境,以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。

分类: 亲子教育

0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